“第三屆中國輕工企業家高峰論壇暨輕工百強企業頒獎盛典”日前在北京舉行。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才大穎發布的《中國輕工業競爭力報告(2013年度)》顯示,輕工百強企業為輕工業的改革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分地區看,東部地區雖然保持絕對優勢,但中部產業帶已逐漸形成。
才大穎介紹說,2013年輕工行業以占全國工業14.5%的資產,實現了占全國工業19.7%的主營業務收入、20.9%的利潤和占全國25.3%的出口。與2012年相比,主營收入利潤在全國工業中的比重分別提高了0.1個百分點和0.6個百分點,出口提高了0.5個百分點。在經濟下行中,對社會的貢獻穩中有升。全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4.7萬億元,利潤1.7萬億元;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全國工業19.7%;利潤占20.9%,主營業務利潤率6.47%。輕工出口額5583億美元,占全國出口總額的25.3%。
經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對2013年度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營業收入利潤率、稅收占利稅的比重及營業收入增速五項指標綜合評審,海爾集團等100家企業成為2013年度中國輕工業百強企業。對在各分項指標評價中表現突出的企業,分別評價出“市場能力百強企業”“盈利能力百強企業”“價值能力百強企業”“財政能力百強企業”及“成長能力百強企業”。家中國輕工業電子商務先進企業。
2013年輕工百強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合計2.4萬億元,占到輕工全行業的9.7%,海爾、光明、雨潤、格力、美的5家公司各自超過1000億元;盈利能力百強企業平均利潤為19億元,比上年提高了1.5億元,茅臺、格力、五糧液、海爾、娃哈哈、美的6家公司利潤各自超過100億元。價值能力百強企業平均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達到10.82%,超過輕工全行業平均水平4.35個百分點。
據悉,百強企業的發展引領帶動了一大批中小企業的結構調整和協同發展,給輕工業轉型升級和持續發展提供了有益啟示。而2013年度中國輕工業競爭力報告,首次發布了行業和地區競爭力榜單。報告從輕工整體,省級區域,行業類別,重點企業等四個視角對輕工業的競爭力發展狀況進行客觀分析和評價。統計表明,2013年度中國輕工業百強企業分布在全國19個省、市、自治區,涉及家電、食品制造、釀酒、造紙等26個輕工行業,平均主營業務收入260億元,其中5家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00億元。其中,山東省企業26家、浙江省企業18家、廣東省企業13家。這些省份均為傳統輕工大省,具有較強的區域競爭優勢。
從區域布局看,產業區域的布局基本形成,經濟增長東中西部協調共生。近幾年,隨著中西部和東北地區輕工行業投資的增大以及東部地區輕工產業向中西部轉移,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的輕工業得以快速發展,占全國輕工業的比重也逐步擴大。雖然2013年東部以57.6%的占比依然保持絕對優勢,但值得關注的是,以河南、安徽、湖北等省為代表的中部產業帶逐漸形成:自2009年起,從23.2%的占比上升到2013年的30.9%,西部青海、貴州則分別以29.12%和26.62%的增長速度位列成長的前兩位。廣東、山東、河南位列區域競爭力的前三甲,尤其是河南省,其輕工業發展趨勢更是彰顯了中部力量的崛起。
有關報告據此認為,我國輕工產業布局開始趨向平衡。不過,分析輕工業產業集群的地區分布可以發現,輕工行業產業集群區域分布集中度高。其中,浙江省有61個,占全部產業集群數量的30%;廣東省35個,占17%;山東省23個,占11%。也就是說,產業集群主要集中在中東部,西部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