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場上暴露出的問題,瞞不過場外觀眾的眼睛和耳朵。“大部分通俗歌曲千篇一律,聽過就忘。”一位網友在青歌賽的官網留言道,“至于美聲和原生態,說得好聽點是‘水深火熱黃連苦’,不好聽就是‘鬼哭狼嚎黃連苦’。合唱本來應該是最能體現聲線美的,可是有些合唱團為了沖擊難度,把好好的一首名曲也改得面目全非。在團體決賽第一場上,某合唱團就把旋律優美的《茉莉花》,唱出了驚悚片的感覺……”
詩歌評論人陳立紅則連著幾天在他的博客上針對“青歌賽歌曲歌詞”展開議論,“詞作家缺乏生活基礎和生命體驗,完全是生硬地圖解主題,結果寫出的詞生硬、僵化、虛假、肉麻,缺乏真實情感和體驗。另外,有些詞作家思想老化,不吸收新東西,一張嘴就是一堆抽象的老詞,缺乏新鮮感和新意。”
但要創新,也難。評委孟衛東半開玩笑地打比方,“現在的歌詞是流水線式地作業,就跟生產襪子一樣,都有制式和定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