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兄弟》《明星家族的2天1夜》《兩天一夜》……今年以來,韓式綜藝扎堆亮相,催熱內地熒屏。但隨著節目的陸續播出,越來越多的觀眾發現,從名字到風格,從內容到創意,很多節目頗為相似,甚至已經到了“千人一面”的地步。
緣何天價引進的節目也有創意瓶頸?癡迷“韓流”是否就是內地綜藝的出路?這些問題值得電視人深思。
讓人分不清楚
這邊是鄧超、王寶強、Angelababy玩起了指壓板跑步大賽,那邊是卜學亮、杜海濤、李菲兒在操場上做類似的鐵人三項;這邊是跟著李晨跟著大媽集體跳廣場舞,那邊白舉綱也學起了成都當地的晨練舞;這邊暴走西湖研讀《白蛇傳》,那邊集體穿漢服致敬詩圣杜甫……僅在兩周的時間里,相似的游戲環節就在《奔跑吧兄弟》《明星家族的2天1夜》等幾個韓式綜藝節目中反復出現。再加上相差無幾的節奏、風格相仿的字幕,如果不是參與明星嘉賓有所不同,觀眾甚至可能犯迷糊:這到底是哪個節目?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在國內綜藝節目上看到令人“傻傻分不清”的相似橋段了。《爸爸去哪兒》和《人生第一次》里都出現了如出一轍的“選房子”、“父母下廚”的橋段,《花樣爺爺》和《花兒與少年》里則一再重復上演“迷路,缺錢,暴走”的情節。而《兩天一夜》《極速前進》等節目中,也都出現了明星街頭狂奔等風格頗為接近的內容。
創意逼近飽和
但凡是親子類真人秀,不外乎是父母手忙腳亂,兒女天真活潑;但凡是生活類真人秀,不外乎去山清水秀的郊外,玩一回廚藝挑戰、生存比拼;但凡是競技類真人秀,不外是團隊作戰窘態擺出,明星大戰瘋狂“虐星”……究竟是從何時開始,戶外真人秀竟何以變得“千人一面”?
原因無它,內地熒屏上扎堆的戶外真人秀大多帶有深深的韓式烙印。而節目形式、游戲環節的雷同,本就是韓國電視人的隱憂。《明星家族的2天1夜》的韓方總導演陳少華坦言,目前韓國綜藝市場的創意已逼近飽和,“在韓國國內也不會有更新的內容和設計出現了”。連在韓國本土也有粉絲對《Running Man》提出質疑,認為其陷入思維定勢,幾乎每期都是簡單以介紹嘉賓、玩游戲、撕名牌為內容,單純的搞笑難以持續吸引觀眾。
“文化”或成救星
或許有人會說,韓式綜藝在內地流行不過兩年,談審美疲勞為時尚早。但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冷凇看來,棚內綜藝節目在近兩三年內消耗了國外10年的模式累計,戶外真人秀也可能出現物極必反的情況。
那么,出路到底在何方?對現有的“韓范兒”綜藝而言,打“文化牌”可能是不錯的選擇。《明星家族的2天1夜》的聯合制作人鄧峰表示,經歷了從購買版權到與韓方聯合制作的階段,團隊已經越來越懂得如何更好地植入中國元素,“游戲相似不代表不可取,我們所有的游戲都是與四川本地文化所結合,這也是觀眾評價最高的的地方”。而陳少華也坦言,中韓雙方團隊目前已經有意識地和一些韓國節目做區分,希望中國文化的融入能成為節目的亮點。
而對于謀求推出新節目的電視人而言,消化已有模式并進行再創造,或許也是個不錯的想法。比如新開播的《一年級》,不僅延續了《爸爸去哪兒》的觀眾群,在技術和形式上也略有新意。而主打高科技的《星星的密室》,雖然或許未必能被迅速接受,但有所嘗試,總是值得鼓勵。(記者 孫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