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中國搖滾樂之父”崔健執(zhí)導的第一部故事片《藍色骨頭》,在上海影城舉行首映。首映前卻發(fā)生了一個小插曲,讓觀眾推遲了幾分鐘才得以進場。在觀眾見面會上,崔健十分誠懇地向觀眾解釋道:“感謝朋友們過來捧場,我們的影片剛才發(fā)生了嚴重的技術問題,有一個密鑰沒有打開,這次放映差點就流產了,我們只好播放工作版本,希望大家能夠諒解。”
聽到崔健言辭懇切的說明,上座率九成的影廳里響起了掌聲,崔健又說道:“因為今天大家看到的是工作版本,我們還有一次剪輯的機會,這正好給了大家一個正式上映后看第二遍的機會,到時候大家可以享受更好的畫面質量和聲音質量。”
《藍色骨頭》是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亞洲新人獎的入圍作品,影片用穿插敘事的方式講述了兩代人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追逐音樂夢想和愛情的故事,片中有不少對人性的反思和對夢想的闡釋。影片最大的特點是獨特的敘事手法,金牌攝影指導杜可風的加盟使該片在畫面上也十分講究。
之前,崔健參演過《北京雜種》、《鬼子來了》、《我的父親母親》、《太陽照常升起》、《成都我愛你》等電影,他聯(lián)合導演的作品《成都我愛你》是第66屆威尼斯電影節(jié)的閉幕影片。第一次獨立執(zhí)導影片,崔健和觀眾分享了他的心得體會:“導了就導了!電影和音樂之間的隔閡一點都不大,從音樂到電影,瞬間就穿越了。我平時做一首歌詞,其實就相當于做一部小電影,節(jié)奏、故事、人物都要考慮到,所以做電影其實是手到擒來、水到渠成的。”
演員趙友亮說崔健“和正規(guī)導演不一樣”,引發(fā)了一陣哄笑,趙友亮說:“崔健是我非常喜歡的個性歌手,他有追求、有理想,和他合作很有新鮮感,我也學到了許多搖滾樂知識。”年輕演員尹昉說:“這部片子我已經看過四遍,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動。”
[對話崔健]
“80歲也可以是新人”
《青年報》:第一次嘗試獨自導演電影,您遇到了什么困難?
崔健:有人認為電影和音樂之間有隔閡,我覺得這是一種誤區(qū)。喜歡音樂的電影人有很多,我覺得,做電影的來做音樂,跨度比較大,做音樂的做電影,跨度沒那么大。
《青年報》:您已經52歲了,這次角逐亞洲新人獎,有什么感受?
崔健:我覺得80歲也可以是新人,可能那時候我還沒選好專業(yè)。“新”是最大的鼓勵,做以前沒做過的事情。通過拍電影,了解我們音樂人的想法,挺好的。
《青年報》:對于獲獎有沒有信心?
崔健:來參加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是一種緣分,我已經被邀請了,如果我不來,肯定拿不到獎。商業(yè)和藝術對電影缺一不可,商業(yè)能對理想有很大的幫助,我相信能捕捉到電影節(jié)對藝術的尊重。我首先做好不得獎的準備,得獎由很多元素決定,能夠參加評獎就是榮譽,我更希望票房能好,這個是最大的獎項。《藍色骨頭》初步定在9月份上映。
《青年報》:未來您還會再導演電影嗎?
崔健:我不可能做職業(yè)導演,但如果我的腦子里有故事,我會特別有興趣把它搬出來。我肯定會繼續(xù)做我想做的事情。(中新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