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訊(孫傳卿 殷小會)1月23日,全省宣傳部長暨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會議在西安召開,商南縣被省委、省政府評為省級文明縣城并授牌,此次全省共6個縣獲得表彰,商南縣是商洛市唯一一家獲此殊榮的縣。這一激動人心的捷報給充滿活力的鹿城注入了暖流,給正闊步建設“陜西十強縣”“西部百強縣”和“國際花園城市”的商南帶來了希望和自信。
行走在繁華的商南縣城,呼吸的是清新空氣,聞到的是和諧的氣息,遠看是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近看是整潔的路面、干凈的住所處處成景。每到清晨和夜晚,文化廣場、火車站廣場、人民廣場上,人潮涌動,市民們或輕歌曼舞,或跑步健身,或吹拉彈唱,豐富多彩的廣場文化、千人威風鑼鼓把這座山城打點得熱熱鬧鬧……如今,商南人欣喜地感受到了身邊的變化,群眾的幸福指數顯著提高,省級文明縣城的創建讓美麗的鹿城煥發出勃勃生機。
宣傳“導航”:凝聚創建合力
在創建初期,商南縣把宣傳作為先導工程,采取形式多樣的宣傳手段,大造聲勢,營造氛圍。先后召開會議9次,全面安排部署創建工作。13個鎮、103個部門(單位)也逐級逐層召開會議,細化任務,落實責任,激發熱情,使“做文明人,創文明城”的創建理念進社區、進小區、進單位、進家庭,形成“文明創建、全民參與、人人有責”的濃厚氛圍。在縣城設置大型廣告牌18個、圍墻廣告23處1400余米、燈桿廣告378幅,在縣公交車、出租車上張貼車體廣告、制作LED廣告200余條,各級各單位刷寫、懸掛宣傳標語累計2800余條;開通創文固定電話彩鈴2000部,編寫群發創文知識短信10萬余條,出動宣傳車10輛次/月,發放創建文明縣城倡議書和致居民的一封信5萬余份;編寫《文明禮儀知識讀本》《公務員文明禮儀準則》、各行業干部職工《文明禮儀準則》,廣泛傳播文明知識,使文明縣城創建工作家喻戶曉。在縣廣播電臺、電視臺、《金絲峽周報》、商南宣傳網等媒體開辟創建文明縣城專欄,播報創建工作開展情況,表揚先進典型,曝光不文明行為。在中省市文明網宣傳創建工作53篇,在陜西日報、商洛日報刊發稿件,加大創文對外宣傳,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有力助推了文明縣城創建工作。
“三創”聯動:優化城市環境
為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西安“第二生活區”和“國際花園城市”,商南縣把“省級文明縣城”創建與“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城市”創建緊密統籌結合,大力開展基礎設施建設、環境衛生整治、衛生服務水平提升、城鄉社會綜合管理和長效機制建立等重點、關鍵工作。大力實施縣城“東擴南移西延北改”戰略,先后多方籌措建設資金21.2億元,加快實施以“四條大道、四大片區”為重點的城市擴建項目建設,建成鹿城公園、文化廣場、城市規劃展覽館和完成日處理6500噸的污水處理廠、日處理100噸的垃圾填埋場建設;建成秀水建材家居市場、雙強農貿市場、糧油蔬菜市場。累計修補破損路面3200余平方米、人行道地面磚8430余平方米,安裝路沿石1405塊,完成城區行道樹、花園苗木補植1.49萬株,涂白行道樹9638株,安裝綠化帶柵欄2000余米,城區人均綠地面積達10.44平方米,綠地覆蓋率達37%。新建公廁6座,改造升級公廁11座,添置封閉式垃圾箱120個、果皮箱190個,安裝防腐休閑木椅100個。更換檢查井蓋79套、雨水篦65套,清理檢查井、雨水井371個,疏通排水渠6306米,完成街道清淤940立方米。更換路牌燈箱30塊、廣場宮燈36盞、草坪燈24盞,修復跨街霓虹燈2座,城區主干道裝燈率達到了100%,亮燈率達到99%。公共汽車達到70輛,萬人擁有公共汽車11.8標臺。充實加強城市綜合執法管理隊伍和環衛力量,設置環衛監督崗牌50個,全面落實了臨街門前“四包”責任制,購置鉤臂式垃圾車6輛、封閉式手推車70個,果皮箱、垃圾桶內垃圾隨滿隨清,垃圾收集、轉運全程密閉,保潔率、清運率均達100%,主要街道清掃保潔達到18小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82.8%。組織干部職工和群眾對城區道路、居民小區、城鄉結合部、城中村、城區河溝進行衛生清理,累計出動人員12450人次,大小機械設備480臺次,清運生活和建筑垃圾22000多方,清理衛生死角1000余處,清除“牛皮癬”11000余條,基本消除了衛生死角。不斷加強交通秩序整治力度,累計出動警車4050車次、警力15900人次,查處各種交通違法行為12500余起。在城區主要街道劃定500多個臨時停車位,營造了安全、暢通、便利的交通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