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訊(張希鋒)日前, 商州區沙河子鎮柴灣村陜南移民搬遷安置小區一期22棟樓主體全部封頂,內外粉刷全部到位,10月份即可搬遷入住。至此,全區2012年度開工建設的32個移民集中安置點配套設施建設基本完成,實現了水、電、路、訊、視"五通",2900戶安置房屋達到入住條件,其中1530戶6168人遷入新居。2013年度規劃新建的30個集中安置點已有28個開工建設,擬建安置房2819戶。
商州區在推進陜南移民搬遷工作過程中,堅持"三安三建"工作思路。從2011年開始,對全區147個災害點實行掛牌銷號制度,對搬遷入住新居、按期拆除原住宅的地災、洪災和特困搬遷戶,每戶增加1萬元補助,搬遷群眾最高可享受5.5萬元的建房補助。從今年起,區上對所有集中安置項目的規劃設計、地質勘查、災害評估等前期手續實行政府打包辦理,最大限度地減輕群眾負擔。區上在沙河子移民小區開展土地使用證及房屋產權證發放試點工作,移民群眾可憑"兩證"抵押,向銀行申請5至10萬元貼息貸款。
區上把移民搬遷與城鎮化建設、產業開發、園區建設、土地流轉及林權流轉、空心村改造、農村能源工程相結合,在小城鎮周邊建設集中安置點,把搬遷戶向小城鎮集中,利用城鎮的產業集聚功能,從根本上解決移民戶的生產、生活及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同時,鼓勵群眾跨區域搬遷,打破鎮域、村域界限,讓群眾自主選擇小城鎮搬遷入住。2011年以來,全區有33個安置點布局在城鎮規劃區域,共有4069戶15462人進入城鎮居住,占搬遷總戶數的47.3%。
移民搬遷與空心村改造相結合是商州區在推進移民搬遷工作過程中探索出的一條新途徑。楊峪河鎮吳莊村拆除原有的30多戶常年無人居住的舊房子,新規劃安置112戶移民搬遷群眾,有效節約了土地資源。從今年開始,區上首次對沙河子移民小區等5個集中安置點免費配備了900多套太陽能熱水器,為分散搬遷戶修建了300多口沼氣池,有效改善了搬遷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