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縣文物部門近日根據群眾提供的情況,在該縣鳳凰鎮古街道建于明代的二郎廟內發現了珍貴的明代壁畫,這些壁畫亟待保護,縣上已向省上匯報有關修復方案。
11月28日,柞水縣文物部門人員告訴記者,二郎廟位于鳳凰鎮古民居街道的下街頭臨街位置,和現存保護的民居連為一個整體,是鳳凰街古民居的重要組成部分,門牌號現編為308號。據了解,二郎廟始建于明代天啟年間,明崇禎三年落成。當時的規模宏大,占地面積2.5畝,臨街有大門院墻,建有大殿兩座及廂房,鐵質大鐘一口,正殿繪彩泥塑七尊。據傳說,李自成官兵駐扎在這里時,曾在二郎廟上過香,從此當地群眾蜂擁而至,香火不斷。民國后期被國民黨鎮公所侵占破壞,解放后曾為學校使用,后劃撥給糧管所作為庫房使用至今。
28日,記者和該縣文物部門人員在鳳凰鎮古街道上看到,二郎廟的兩座大殿雖然已被人為改變面貌,但其主體部分保存基本完好。“壁畫之前被白灰所覆蓋,房子的三面墻都是,大約有60多平方米。為了保護這些壁畫不被損毀,我們只刮開了一部分”。
采訪中,縣文物部門工作人員表示,二郎廟是縣上現存較少的明代建筑,此次發現墻壁上的壁畫內容豐富、繪畫技法高超,十分珍貴,亟待保護性修復。縣上已經制定了相關修復保護方案上報省上,同時將邀請專家前來勘察。(西安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