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王榮金 王長會) 盛夏時節,走進秦嶺深處的山陽縣,就會感受到青山綠水掩映著的豐收的喜悅。漫川古鎮的千畝蓮藕和千畝櫻桃園,十里劉家村的三百畝標準化設施蔬菜園,高壩金山村的百畝香菇產業園,成為農民增收的致富園。山陽縣堅持把特色產業作為發展縣域經濟和農民增收的第一工程,初步形成了政府部門引導、龍頭企業引領、合作組織開發、產業大戶帶動的特色產業良性互動發展格局。
漫川前店子村是山陽的魚米之鄉,伴著千畝稻香,一個標準化設施蔬菜產業園里蔬果飄香,溫室大棚里的西紅柿、黃瓜等蔬菜呈現出勃勃生機,這個示范園由返鄉創業帶頭人郭福有創辦,目前已投資700萬元,建成設施蔬菜基地350畝,種植溫室大棚蔬菜,每年可產青椒、黃瓜、西紅柿等精細蔬菜1300噸,食用菌50噸,年產值450萬元。目前福有專業合作社依托示范園,已發展社員50人,帶動全村發展設施蔬菜1000畝,一幅以水稻觀光和設施蔬菜為主體的增收藍圖已經在前店子村緩緩打開。
為了推進規模經營,山陽農業部門一直把扶持產業強村、產業大戶作為特色產業發展的著力點,強力推進規模經營,真正將產業示范園建成帶動農民增收的致富園。為了支持特色產業大戶發展,縣財政每年投入農業產業、核桃產業及一村一品發展專項資金500多萬元,整合各項涉農資金1000多萬元,投放扶貧貼息貸款2600萬元,農民工創業貼息貸款450萬元,重點對規模特色產業種養大戶進行扶持。2010年,全縣農民人均產業收入1210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4.9%,其中特色農產品、畜牧養殖及藥業三項收入人均達到699元,成為農民家庭經營性收入的主要來源。
2007年,在外創業成功的板巖鎮安門口村農民惠秀明回到家鄉,投資1000多萬元,集中流轉土地41畝,終于建成全縣最大的集良種繁育、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現代化標準示范養殖企業——佳泰養殖有限公司。公司依托陜西正大有限公司提供技術服務,采取“公司+基地+農戶”模式運作,從雙匯集團引進優良種豬300頭,飼養生豬1000多頭,帶動當地養殖戶進行品種改良,采用科學養殖技術,帶動本村發展百頭養豬大戶50戶,每年可增加150人就業。
山陽縣積極落實國家支持龍頭企業及合作社發展的一系列優惠政策,聯合郵政儲蓄銀行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000多萬元,聯系金融部門發放龍頭企業貸款2.7億元,落實各類稅收減免70萬元,對縣級以上示范合作社給予1至2萬元獎勵,支持龍頭企業及合作社發展,引導各類產業化組織建立起訂單模式、示范基地帶動模式、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等多種帶動產業發展的新型發展模式,舞起帶動農民增收的強勁龍頭。目前,山陽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39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104家,農村經紀人發展到1300多戶,各類產業化經營組織固定資產總值8.2億元,從業人員8446人,年銷售收入4.69億元,成為帶動農民增收的有效市場主體。
為了打造綠色農產品品牌,山陽縣大力推廣和引用新品種、新技術,不斷提高產業信息服務水平,目前全縣村級信息站建設及無公害農產品開發實現了全覆蓋,農業新品種新技術覆蓋率達到95%以上,26個基地和產品通過無公害基地、產品一體化認證。
為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山陽縣對核桃、茶葉、九眼蓮三個特色農產品進行品牌整合,集中力量打造山陽核桃、竺仙牌天竺翠峰茶葉、山陽九眼蓮三個核心品牌,目前,全縣各類農產品商標已有24個,“博匯”牌核桃產品、“合鑫”牌手工掛面等3個商標已經獲得省名優商標,成為山陽人增收路上的金字招牌。家金商貿有限公司生產的“家金”牌核桃仁已經成功推向國外市場,龍山制藥公司引進日本先進生產技術,年生產加工中藥飲片500多種、1200噸,與省內外10多家醫藥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與100多家業務經營單位建立了購銷聯系,產品營銷網絡遍及全國主要醫藥市場。秦豐養雞專業合作社生產的“豐陽”牌雞蛋已入西安市場,“竺仙”牌天竺翠峰茶葉、“山里人家”手工粉條暢銷省內外,金山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生產加工的“豐菇源”香菇在西安建立了銷售中心。山陽農產品正一步一步從大山深處走向現代都市,引領山陽特色產業走向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