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徐世旺)連日來,在山陽縣城區10多處水毀堤防工程修復現場,機械轟鳴,經過廣大黨員干部近1個月的加班加點,已修復好6處被“7.23”暴雨沖毀的縣河堤防工程。同樣,在十里鋪鄉鵑嶺村為老溝村40戶災民集中建房點施工工地上,大型機械正在開挖地基,預計12月底前讓災民入住新居。這是山陽縣集中在抗洪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中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的一個實例。
創先爭優活動開展以來,山陽縣緊緊圍繞科學發展這條主線,充分與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結合起來,全面開展“履職盡責救災、重建美好家園”主題活動,創新“我是黨員我帶頭、災后重建競風流”和“三帶三培三爭創”載體,全力推動災后重建工作。縣委及時下發了《關于在抗洪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中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的通知》,明確提出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在災后重工作實踐中積極爭創先進、爭當模范要求,全縣抽調縣鄉千名黨員干部深入393個受災村,迅速啟動了災民建房、水毀修復等恢復重建工作。農業部門分別從西安、陜北調回蔬菜、蕎麥、二季洋芋等種子,指導農民補種小日月莊稼3.2萬畝,實施培土、追肥除草、病蟲害防治6.1萬畝;交通部門投入大型機械630余臺,民工5萬人,加快交通基礎設施修復工程;水務部門采取補修垮方、打護根、壓沙袋等措施,加固水毀河堤121處3.96米,修建臨時集中供水點78處,修通鎮村集中供水29處,解決了4.9萬人受災人口的飲水問題。民政、發改、扶貧、城建等部門整合技術力量,成立了30個災民建房規劃服務組,按照“三避兩高一抗”的原則,大力整合農村危房改造、工賑移民、扶貧移民、災民建房等項目資金,加大對“三無”戶建房的幫扶力度,確保入冬前災民入住新居,目前,全縣已審批災民建房規劃3960戶11886間,開工2585戶7759間。針對24個因災停產企業,實行縣級領導包抓,協調幫助企業恢復道路、供電等基礎設施,已有9家規模以上企業恢復生產;西照川鎮鄭家溝村在災害發生后,及時集中征地22畝,投入4臺大型機械為災民開挖根基,加快推進災民建房速度,確保大干70天,讓災民住進新房。同時,全縣新增小額擔保貸款1000萬元,按照每戶2-8萬元標準,扶持受災群眾創辦實體,并開展送信息、送技術、送路費、送保險等方式,幫助1.2萬受災群眾外出務工就業。
通過在災后恢復重建工作中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群眾齊心協力,艱苦奮斗,災民安置建房工程全面啟動,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重建工程不斷加快,涌現出一批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先進個人,高壩店鎮黨委、公安消防大隊支部被評為全省抗洪救災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長溝鎮黨委書記張宏斌等3人被評為全省抗洪救災創先爭優秀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