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中國賽第十年,國王再度來華,與之同行的是網隊。與十年前不同,這一次他們先是在上海遇冷,不僅球迷沒能填滿場館坐席,就連采訪的記者也很少,據悉,有40多家已經報名的媒體記者沒有到場。昨日,這兩支球隊來到北京,照例不見往昔風光。雖然NBA官方稱球票早就銷售一空,但在賽場外“黃牛”手中的球票幾乎都是五折銷售。
從大衛·斯特恩到蕭華,兩屆NBA總裁都一再表示會把NBA正賽帶到中國,然而現實與理想隔著太平洋,他倆都把不能成行的原因歸咎于無法解決的交通和時差。是的,十年來中國球迷胃口大了,NBA中國賽緩慢發展,已經滿足不了中國球迷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問題???
中國球迷胃口大了
與上海相比,北京的球迷還算熱情,甚至還有一些外地球迷來京觀賽,能夠容納18000人的場館上座率在8成左右。球迷們都希望一場NBA正賽來到中國,來到北京。
這個話題在大衛·斯特恩任期無數次被中國媒體提起,但始終未能實現。去年,即將卸任的斯特恩將這個皮球踢給了“接班人”蕭華,“希望現代科技繼續發展,讓飛機的速度進一步提高,縮短中美之間航行的距離,那時候,在中國辦NBA常規賽也就成為現實。”這就是蕭華當時的態度。
據NBA內部人士透露,目前尚不具備在中國舉辦NBA常規賽的條件,飛行時間長是其中的一條原因。即便是NBA的球隊都擁有私人飛機,但NBA常規賽的日程非常密集,而且來回之間的時差調整對于球員來講也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這些年的NBA中國賽基本選擇在北京和上海兩地舉行兩場比賽,8天的時間要在美國、北京和上海三地間往返,“這確實是一件困難的事情,要想適應過來不容易。拿我來說,我昨天剛到的時候,一直睡不著。這絕對是一個需要適應的事情。而且,回去之后又必須重新調整。”網隊核心德隆·威廉姆斯在接受采訪時說。
NBA季前賽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中國球迷的胃口了,他們期待著大場面的來臨,或者說是大牌球星的到來。畢竟,隨著姚明的退役和易建聯的回歸,NBA已經沒有了中國面孔,2004年姚明和劉煒各為其主的兄弟會不知何時才能再現,10年?20年?不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