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中小企業局)
一是規模工業保持較快增長。預計到年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335億元,占全年任務的102%,同比增長44%;實現增加值105億元,占全年任務的105%,同比增長34%。兩項指標增速位均居全省前列。全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93.4億元,增長54.7%;實現利稅10億元,增長7.8%。全市產值過億元企業60戶,過5億元企業11戶,10億元以上企業7戶,稅收1000萬元以上企業20戶,2000萬元以上企業9戶。二是重點項目建設速度加快。全市40個重點工業項目計劃完成投資40億元,預計到年底可完成投資45億元,超年度計劃10%。其中23個項目可建成投產或試產,達產達效后新增產值可超過40億元。三是非公有制經濟持續快速發展。預計到年底實現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215億元,同比增長19%,占全市GDP的49.8%。非公有制經濟總數發展到9.4萬戶。其中:私營企業發展到4490戶,個體工商戶8.9萬戶。當年新增私營企業600戶、新增個體經營戶6600戶。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為全省第一位。四是縣域工業集中區建設有力推進。全市10個重點縣域工業集中區完成工業總產值165億元,同比增長43%;上繳稅金5.8億元,同比增長46%;累計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7億元,累計入區企業191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62戶),新入區企業48戶,占目標任務的120%。五是國有資產實現保值增值。市屬國資監管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5億元、增長63.0%,超額完成年度目標增長20%的任務;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達到118%。
市公安局
一是維穩工作扎實有效。創新“一接二約三下四回”信訪工作機制,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4029件,中省交辦的63起信訪案件全部辦結,實現了“一控三降”目標。二是嚴打整治成效顯著。破獲各類刑警案件1335起,八類嚴重刑事案件114起,抓獲刑事作案成員1143人,所發28起命案全部偵破,打掉惡勢力團伙5個,抓獲團伙成員38人;解救被拐婦女兒童179人,抓獲各類網上逃犯267人。受理治安案件5293起,查處5061起,查結率95.6%。先后偵破一批社會影響惡劣的大要案件。三是行政管理全面加強。公開承諾34條便民利民措施,全年為群眾辦實事、好事17563件;實施一元化戶籍管理,81500名有條件農村居民進城落戶;建立“打防建教管控”一體化防控體系,安裝社會面監控探頭13140個,建成治安檢查站39個,配備各類巡邏車118輛,充實群防群治組織6358個。四是服務大局成效凸顯。先后出動警力15800人次,圓滿完成一系列大型活動安保任務;全力服務重點工業項目和工程建設。五是隊伍形象明顯提升。扎實開展各項主題實踐活動和執法規范化建設,先后組織培訓人員49期4689人次,組織全市737名科所隊長進行中級執法資格考試,開展“嚴肅警風警紀,提升隊伍形象”教育整頓活動,先后1人被評為全國特優人民警察,2人評為全國優秀人民警察,3個集體、18名個人榮立二等功,26個集體、93名個人榮立三等功,公安機關的整體形象和公安隊伍的整體素質大幅提升。
市民政局(市民族宗教事務管理局)
全年共下撥農村低保資金44531萬元,保障低保對象21.3萬人,農村保障線提高到2020元/人年,農村低保補助標準由105元/人月提高到到120元/人月;城市低保下撥資金9358.8萬元,共保障低保對象4.7萬人,城市保障線提高到340元/人月,城市低保補助標準由210元/人月提高到230元/人月;全市保障五保供養對象16266人,集中供養標準提高到5200元/人年(現金5000元/人年),分散供養標準提高到4700元/人年(現金4500元/人年);全市共建成區域性敬老院10個,五保集中供養率由去年的58.6%提高到65.1%。2012年因災倒房重建工作移交陜南移民搬遷辦,下撥冬春救災補助資金1600萬元,棉衣被7000套(床);山陽縣社區服務中心項目和市級社區服務信息網絡平臺在建工作抓緊實施,20個改擴建社區服務站和61個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已全面完成。鞏固和提高了省、市命名的雙擁模范縣整體水平。下撥優撫對象撫恤和醫療補助資金6543.85萬元(含省管縣2711.25萬元)。民族宗教工作依法管理,認真落實了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及時排查、及時化解民族之間影響穩定的問題,維護了民族團結;深入開展“接送流浪孩子回家”專項行動,共救助流浪乞討人員5362人,下撥流浪乞討人員救助補助資金425萬元;成立了丹鳳縣撤縣設區工作領導小組,標志丹鳳縣撤縣設區工作正式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