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成就輝煌。商州、洛南、丹鳳、柞水三縣一區納入國家關中—天水經濟區,及時制定出臺了《關中—天水經濟區商洛區域發展規劃》。創造性地提出以發展循環經濟統攬開發全局的發展思路,被省委、省政府上升為指導陜南開發的基本路徑。確立了發展循環經濟的基本思路,作出了《關于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的決定》,出臺了《陜南循環經濟產業發展規劃商洛實施意見》,啟動了20項循環經濟標志性工程建設。謀劃了商丹循環工業經濟園區,被省委、省政府批準為省級工業園區,編制的《商丹循環工業經濟園區產業項目建設規劃》,被省上領導譽為“無中生有”“小題大做”的項目策劃典型案例。編制的《商洛市現代材料工業基地建設規劃》《商洛市尾礦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設規劃》,被省發改委批復并全面實施,成為引導我市礦產資源深度開發的綱領性文件,為申報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市和尾礦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奠定了堅實基礎。
“十一五”期間,累計實施市級重點建設項目395個,完成投資600億元,建成了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起重大支撐作用的煉鋅廠10萬噸電解鋅擴建、柞水240萬噸鐵采選等一大批重大項目。抽水蓄能電站、石煤綜合利用、鉬釩深加工等一批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快速推進。比亞迪、國電、中金、省有色、陜煤、延長集團等國內500強企業成功在商洛落戶。同時,“秦嶺最美是商洛”旅游品牌形成,中心城市創建為省級園林城市和衛生城市,商洛成為全省生態環境最好的城市。
重大項目建設撐起經濟發展“脊梁”
雖然時值深秋,但商洛的項目建設如火如荼,無論是在牛背梁精品景區配套設施項目現場,還是在商洛比亞迪公司電池材料以及陜西躍迪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年產2萬輛新能源電動客車等項目現場,都呈現出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火熱場面。在塔吊林立、焊花閃爍的施工現場,在機器轟鳴、人員忙碌的大型廠房,一個個前景廣闊、技術領先、帶動力強、附加值高、效益突出的大項目、好項目令人應接不暇、驚喜不斷。
市發改委主任張永平說,進入“十一五”以后,市委、市政府開始大力謀劃項目,突出重點抓項目。而謀劃項目的成熟期在“十一五”后期和“十二五”期間,這一時期的項目特點是規模擴大,合力激發,量增質優,園區壯大,產城融合,結構優化。在抓項目的措施上,明顯的特點就是:立足發展謀項目,發揮優勢上項目,打造園區聚項目,調整結構優項目,跑省進京爭項目,擴大招商引項目,建立機制推項目,破解難題促項目。通過項目的帶動,農民收入穩步增加,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城鄉面貌顯著變化,交通設施明顯改善,民生保障力度加大。今年,商洛市的項目建設,不僅總數創歷史之最,而且在提升產業發展層次上有新的進展。這一切,都使商洛在謀求跨越發展上,把發展的思路都落實在了項目和工作措施上,使商洛成為全省最具活力的新的經濟增長板塊之一。
項目是經濟的載體、發展的關鍵,重大項目建設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十二五”以來,特別是近兩年來,我市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全市上下“抓項目就是抓發展”的共識不斷增強,謀劃大項目、狠抓大項目、推進大項目的氛圍日益濃厚。去年以來,我市按照“依托大西安、建設大商洛、打造大品牌”的思路,著力打造“兩大板塊”、做強“兩大經濟”、實施“兩大工程”,不遺余力抓好關乎商洛長遠發展的“五件大事”、“四區”建設(現代工業園區、特色農業園區、新型城鄉社區、旅游精品景區)、中心城市建設“十大工程”等,努力實現商洛山水美、城鎮美、鄉村美、生活美“四大目標”,為全面建設幸福商洛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