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張紅中 樊利仁)蛇年新春,秦嶺山間仍是寒意逼人。在丹鳳縣桃坪鎮金灣村,30歲出頭的汪波和妻子張曉霞冒著嚴寒,正興致勃勃地打理著自己散養的烏雞。汪波在當地已是小有名氣,其養殖的烏雞,僅去年下半年就賣了7萬多元。
在大學里收獲愛情
2002年對于汪波來說,是生命中很重要的一年,那一年他高中畢業考上了咸陽師范學院。家在四川的張曉霞當年也考上了咸陽師范學院。來自大山的汪波聰明能干、淳樸厚道、樂于助人、勤儉節約,這些優點深深吸引住了張曉霞。在大學里,兩個人從相識、相知,最終成為了一對戀人。
心懷夢想外地打拼
大學畢業后,汪波和張曉霞同時被我省一家職業技術學院聘為老師,工作后,汪波建立了該校第一所電子實驗室,其經常被評為學校先進。雖然當老師是父母希望他從事的理想職業,但汪波總覺得每天按部就班的生活就像是機器上了發條,他打心底還是渴望去挑戰。在當了兩年多教師后,他和張曉霞辭去了工作。隨后,汪波應聘到富士康集團旗下的一家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當了工程部的電子工程師,張曉霞則在蘇州一家外資企業工作。兩年后,汪波跳槽去了一家外企,被派駐到了西安工作。
2008年,汪波和張曉霞兩人結束了多年的愛情長跑,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夫妻同心回鄉創業
作為農村長大的孩子,汪波對于大山有一種天然的親近和喜愛。2011年底,他對妻子說“咱們一塊回家鄉創業吧”。對此,張曉霞很支持,她也認為,趁著年輕,有夢想就應該去追尋。
經過多方考察后,汪波選定了生態烏雞養殖項目。汪波的老家桃坪鎮地處秦嶺腹地,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山間的泉水常年不斷,山茱萸、金銀花、車前草等中藥材是補喂烏雞的上好藥材。2012年初,汪波夫婦在桃坪鎮金灣村創辦了烏雞養殖基地。
記者看到,汪波的6000多只烏雞就散養在800余畝山林間。汪波告訴記者:“我家的烏雞天天在林間奔跑,一天要跑50里,可以說是長跑冠軍,有的雞還能飛上兩三米高的樹,是飛翔冠軍,這些烏雞肉質鮮美,遠非其他雞可比,可以算得上是品質冠軍。”
采訪的最后汪波告訴記者,他當初創業,一方面是想自己干,另一方面是想帶領家鄉人一起富裕。如今,自己創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這還遠遠不夠。“現在政策好了,我們有信心擴大養殖規模,增加養殖品種,最終形成生態循環養殖鏈,還將成立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到那時,就可以真正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