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天津:以需求為導向 精準服務社區百姓
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在天津市考察時指出,社區工作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摸準居民群眾各種需求,及時為社區居民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
天津市牢記總書記囑托,在全市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整合黨員干部、志愿者、轄區單位等資源形成合力,共建共治共享,讓每一位社區居民都能在家門口享受到貼心的精準服務。
天津市朝陽里社區的柴志華老人行動不便,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很少出門,跟他結對子的社區志愿者隔三差五就會到老人家里,幫老人買藥、買菜,解決生活難題,還唱歌聊天為老人解悶兒。
天津市和平區朝陽里社區居民 柴志華愛人:(之前)疫情那么嚴重,我們這兒,天天志愿者們過來看,戴著口罩,就來問有事嗎?你可打電話啊,給我留好些電話,從心里特別特別感激。
朝陽里社區有5000多戶居民,3000多名志愿者,像柴志華老人這樣的27戶困難老人都有志愿者一一對接。
天津市和平區朝陽里社區黨委書記 苗苗:總書記說社區工作是具體的,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摸準居民群眾各種需求,及時為居民群眾提供精準化、精細化的服務。 就是以需定供,以居民的需求為導向,只有知道了百姓需要什么,我們社區黨委去帶動我們志愿者去做什么,這樣才能把服務送到居民的心坎里。
為精準摸清居民需求,通過調查問卷,朝陽里社區黨委分類整理了近四百條居民意見,主要集中在鄰里守望和空巢愛心幫扶方面,針對像柴志華老人這樣空巢家庭的精神慰藉需求,社區對接了有文藝專長的志愿者上門服務。
天津市和平區朝陽里社區志愿者 楊鳳珍:結對以后,他們有什么困難需要我,我就沖上前,如果沒有需求,就是不間斷地、不定期地去慰問一下 。
經過社區黨委牽頭,如今,志愿者服務與社區居民的需求一一對接,志愿者楊建華夫婦把小區里7戶空巢老人組成“溫馨家園”,定期聚餐;矛盾調解小組負責就地化解鄰里糾紛、家庭矛盾;針對樓道花盆亂放問題,社區里的志愿服務隊帶領大家清理樓道,建起了花園一角。
天津市和平區朝陽里社區退役軍人志愿者服務隊隊長 王金祥:(鄰里之間 )關系特別近,就跟家人一樣的。外頭晾著衣服,(家里)沒有人,人家主動給拿下來,完事了下班回來之后又給拿給人家,你想想那氣氛幸福不幸福?
依托志愿服務,社區工作煥發了活力。但還有一些在社區內解決不了的問題,需要借力各職能部門,2019年起,天津市通過建立基層黨建聯動機制,吸納駐區單位、機關下沉干部等組成“大黨委”,提升社區幫助居民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南開區萬興街道金融街社區,家長反映暑假期間學生活動場地少、生活單調的問題,下沉在社區的教育局干部迅速協調培訓機構,很快就在社區里開設了興趣課堂。
學生 陳沐堯:一出家門就有這種活動,在玩耍的時候可以學東西。
學生家長 王珊:對群眾的反映(解決)特別快,馬上就給安排了,我們都沒有想到能這么快。
天津市南開區萬興街黨工委書記 秦桂萍:社區網格員可以發現問題,但是他們解決不了,各個(職能 )部門呢,他們解決得了問題,但是他們發現起來是有困難的。我們就把這個機制結合起來,我們簽約了13個職能部門,只要群眾有問題,他們隨時盡快地到達,然后幫助群眾解決問題。
如今,建社區老年食堂、解決居民買菜難等一些過去需要各個職能部門逐級審批才能解決的事項,通過社區“大黨委”平臺,社區居民的需求很快就能得到回應,暢通了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
天津市南開區宜賓西里小區居民 崔雪梅:提出什么問題來,很快就給你解決,樓道里出現什么問題了,我們發現路燈不亮了,只要你提出來了,這些網格員和我們社區,立刻作為日程就提上去了,很快我們都得到回復。咱國家特別重視這些群眾生活,什么事都為群眾考慮,從老百姓出發,這個時代的老百姓,我覺得挺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