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這次商城蜱傳疾病致死事件,能否使得相關部門對我國整個防疫體系的法律法規進行修改和突破,王世文表示,只能等他向衛生部匯報之后,等待研究決定。
疾控部門回應瞞報質疑
昨日會上,有媒體記者問道,商城當地有群眾反映,一些被蜱蟲咬過之后死亡的人,當地官方并沒有上報,“當地疾控部門確定蜱傳疾病致死病例的依據是什么?”
河南疾控部門負責人表示,流行病學病例的確定與老百姓的直觀認識并不完全相符,譬如蜱傳無形體病,疾控部門必須確定死亡病例有發熱及血小板減少以及出血等癥狀,而且還要排除其他死因,才能最終確定為該種病例。
本報記者提問稱,本報掌握了兩例死者的部分病例資料,顯示商城縣鲇魚山鄉農民龔正成和伏山鄉農民雷呈華,分別被確診為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和無形體病,兩人最后都不治身亡,卻沒有出現在商城縣上報的死亡病例之中,原因何在?
河南省疾控中心副主任許汴利解釋說,像龔正成這樣的患者,因為在家中死亡,給疾控部門的數據統計造成了困難,而對于其他媒體所反映的未列入統計數據的個例,已責成商城縣有關部門進行調查。
許汴利稱,在2007年信陽發現3名疑似無形體病病例后,當地疾控部門立即加強了對醫護人員的培訓和病例的監測,并制定了診療的方案。
商城縣平均每村一個病例
據王世文介紹,2009年,商城縣發現疑似無形體病病例87例,死亡5例;今年截至目前,共發現120例,死亡1例,當地平均一個村一個病例,發病時間多集中在4月份至8月份,94.2%的患者為農民,其他則為學生和商業服務人員等。病患相對集中的年齡是50歲以上,其中男女的比例為1:2.7,發病地點則集中在淺山丘陵地帶。
但王世文指出,因當地三分之二的青壯年農民都外出打工,留下村民以老人和婦女居多,所以上述數據并不具備精確的流行病學價值,還需要進一步調查和修正。
病原體傳播率與蚊子差不多
王世文還介紹說,經過衛生組專家對當地村民和村醫的調查,發現當地的宣傳已經有一定成效,基本上村民和村醫對無形體病有一個基本的認識。
王世文還稱,這次調研幫助其糾正了之前的一些學術觀點,比如這次他發現家禽身上并沒有蜱蟲,蜱蟲多集中在發毛較細的家畜身上,這將為其修改相關防控方案提供了新的依據。下一步,有關部門將重點研究蜱傳病原體原宿主的情況。
王世文表示,商城縣出現的疑似無形體病病例基本上可以肯定為蜱傳疾病,但民眾不需要對蜱蟲過于恐慌。蜱的病原體傳播率與蚊子差不多,根據其傳播特點和傳播途徑而言,這種病是可防可控的。
新聞資料
布尼亞病毒
布尼亞病毒自然感染見于許多脊椎動物和節肢動物(蚊、蜱、白蛉等),可感染小鼠,并能在一些哺乳類、鳥類和蚊細胞培養中生長;對人可引起類似流感或登革熱的疾病、出血熱(立夫特谷熱和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等)及腦炎(加利福尼亞腦炎)。有蚊媒、蜱媒、白蛉媒3種傳播類型。有些病毒在其節肢動物媒介中,可經卵、交配或胚胎期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