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阿姆斯特丹6月25日電 專訪|國際乳聯呼吁深化歐中乳業合作——訪國際乳品聯合會總干事勞倫斯·賴肯
新華社記者王湘江 馬志異
“中國正通過創新與科技發展積極建立連接歐洲等傳統乳品市場的橋梁。歐中可以開展更深入的合作,取長補短、共同推動全球乳業的創新和可持續發展。”國際乳品聯合會(簡稱國際乳聯)總干事勞倫斯·賴肯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
賴肯日前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召開的第十八屆全球乳業大會期間表示,全球乳業正經歷快速變革,供應與需求都在發生深刻調整。中國是人口大國,對乳品需求持續上升。在老齡化背景下,保障人口健康和全面發展是未來全球乳業面臨的重要課題。歐洲與中國之間的聯系非常緊密,雙方優勢互補,合作空間廣闊。
她表示,歐洲在制作發酵乳品、酸奶和奶酪方面擁有豐富經驗,而中國在創新和科技方面發展迅速,特別是在自動化牧場、機器人應用及智能制造方面優勢顯著。兩者結合,能夠發揮各自優勢,實現互利共贏。
國際乳聯成立于1903年,是全球性乳業協會。目前,國際乳聯擁有40個成員國,其成員國牛奶產量約占全球總產量的三分之二,在國際乳業標準制定與政策建議方面有廣泛影響力。
談及對中國的印象時,賴肯說,她在今年5月首次訪問中國,親眼看到中國企業如何協作,并推動一系列新產品開發上市。“讓我特別感興趣的是,中國企業通過技術手段將食品便捷地送達各地,以及乳品如何被應用于飲品、奶茶等各類消費場景中。中國在提高乳品消費普及度方面的努力與成效,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她說。
賴肯對記者表示,今年4月,國際乳聯曾組織成員國代表前往內蒙古呼和浩特實地考察乳品生產企業和研發中心。代表們現場看到機器人、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于乳品生產的各個環節,這令人印象非常深刻。
在談及國際乳聯與中國合作的潛在領域時,賴肯表示,未來雙方應重點深化綠色乳業、營養健康和人才培養三大領域的合作,還應特別關注培養并吸引新一代乳業科技人才,確保行業持續煥發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