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13年全國旅游業發展的預期目標,全年國內旅游將達32億人次,增長10%;出境旅游達9200萬人次,增長15%。新增旅游直接就業50萬人左右。
休閑鄉村將發揮特色優勢
國際休閑產業協會副主席、休閑鄉村專業委員會主任朱至珍認為:“隨著休閑時代的來臨,我國休閑經濟、休閑產業化發展已經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從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來看,觀光農場、休閑農業、度假農莊、市民農園、休閑鄉村等各種類型的鄉村休閑產品已經成為休閑產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用‘休閑鄉村’的概念建設農村,既可將農村的生態資源、村落資源、文化民俗資源等有機結合,開發滿足市場需求的休閑鄉村產品,又可以通過城鄉交流,帶動農村更新發展觀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在促進農民就業、促進城鎮化建設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鄉村旅游是以農村、農業為基礎,以城鎮居民為主要市場,以滿足居民觀光、體驗、休閑、度假等需求為目的的旅游業態;是緊密連結農業、農產品加工業、現代服務業的新型產業形態。國家旅游局相關統計顯示,近年來,我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產業規模日趨壯大,業態類型日益多元,發展方式已從農民自發發展向規劃引導轉變,經營規模已從零星分布、分散經營向集群分布、集約經營轉變。目前,全國共有8.5萬個村莊開展鄉村旅游,全國鄉村旅游經營戶超過170萬家,從業人員達2600萬人,其中農家樂達150萬家。
“休閑旅游時代的到來,我國旅游法的即將出臺和國民休閑綱要的正式實施,將使中國休閑鄉村的特色優勢真正意義上得到巨大發揮,其潛力無限,前景無限。”朱至珍說,“休閑鄉村發展的探索與嘗試,可以成為我國農業現代化的產業支撐,新興城市化發展的平臺構建,旅游發展與旅游消費的轉型客觀需求,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階段引領,將成為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抓手和一個全新的載體。”
朱至珍表示,目前我們國家休閑農業和休閑鄉村基礎比較好的地區,尤其是經濟社會比較發達的地方,普遍面臨著困惑:“休閑創新和農村旅游急需轉型,但不知道如何下手。他們普遍面臨的問題是特別需要縣域統籌、資源整合、城鄉互動、產業融合和品牌打造的智慧支撐。”
“作為休閑鄉村專業委員會的探索,我的體會是最大意義在于開拓,在于引領。”朱至珍表示,將會總結、探索適宜切實落地并贏得效益的休閑鄉村發展運作模式進行宣傳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