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根 取牛蒡50克,煎湯,經常飲用。《本草綱目》中詳載,牛蒡性溫、味甘無毒,通十二經脈、除五臟惡氣,久服輕身耐老。

在很多人的心里,覺得養生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或有秘傳之方,或者寄望人參、蟲草、燕窩等貴重藥材。實際上,養生可以很簡單,它不是“陽春白雪”,而是“下里巴人”。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翁維健就從自己的吃喝拉撒睡中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養生辦法,并且讓人一聽就懂,一學就會,一用就靈。翁教授指出,只要把養生的觀念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并且堅持每一天都能實施,就一定能從中獲益。
一天吃30種食物
最近,北京中醫藥大學翁維健教授受廣東省保健協會之邀,來到花城廣州傳授中醫養生經驗。第一眼看到翁教授本人,就知道他一定有很深的養生功夫,因為81歲的他身板硬朗、鶴發童顏,在講臺上侃侃而談,臺下幾百名白發蒼蒼的老人聽到精彩之處,不時爆出熱烈的掌聲。
據了解,翁教授從40多歲開始就特別注重養生,如今已經81歲了,氣色紅潤,沒有老年斑,而且身體健康,每年體檢血壓、血糖都正常,連老年男性常見的前列腺增生都與他無緣。
翁維健說,中醫養生內容十分豐富,但最主要是調整生活行為——平衡心態(心養)、平衡飲食(食養)、平衡動靜(形養)。其中,食養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因為飲食決定健康,飲食決定生命!明代大醫學家李時珍說:“飲食者,人之命脈也!”
兩千多年前《黃帝內經》也說過:“谷肉果菜,食養盡之”,“食飲有節,謹和五味”。意思就是說,食物要豐富多樣,什么都吃一點,最好每天能吃30種雜食,營養即可平衡。但要有所節制,不能因為味道好,喜歡吃,就不加節制。翁教授說:“要想長生,腸胃得清。”即要控制飲食,每一餐都吃七成飽,讓自己有饑餓感。吃飯要“慢吃等飽”,要避免吃得多,首先要避免吃得快。
葷菜只占三分之一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很多老年人也經常大魚大肉,吃生猛海鮮。但翁維健指出,這并不是一件好事。健康的飲食習慣應該是葷素搭配,以素為主。大家只要記住“4、3、3”三字原則,即每日吃谷、豆、薯、芋等糧食約占四成;蔬菜水果約占三成;肉、蛋、奶、水產品和油脂等類食物約占三成。另外,還要飲水約1800毫升。由此可以看出,葷菜才只占三分之一!
實際上,老年人的飲食更要清淡。翁維健說,肉類食物中四條腿的不如兩條腿的,兩條腿的不如一條腿的。這一條腿的是蘑菇,老年人可以吃一些蘑菇,每餐的搭配應該是一葷一素一菇。
老年人的消化功能下降,吃飯的時候應少量多餐,可以采取“羊吃草”的辦法,一天吃6頓,每次都少量。翁教授說,做到這一點可能會有一點困難,比如應酬飯局,一不小心肉類食物就吃多了,那么在接下來的一兩天就應該吃得寡淡一點,來點白粥小菜,讓自己吸收的營養盡量達到動態平衡。
食療養生方
翁維健教授總結自身的飲食養生之道,認為一茶一粥一湯,生活的點點滴滴都應體現養生理念和原則。
(帶★為重點推薦)
8
蘿卜絲餅
白蘿卜絲、叉燒肉等餡料,做成蘿卜絲餅,放入鍋里煎熟。
白蘿卜有養陰降氣、止咳化痰之效,對于改善老年人的咳、喘、痰有幫助。
9
分心木茶 ★
分心木是核桃里面的木質隔片。每日下午至晚上睡覺前,取約5克用沸水浸泡,代茶飲,邊喝邊加沸水,味淡為止。
《本草綱目》記載分心木具有縮尿、安眠的作用。 文/羊城晚報記者 張華
通訊員 詹童童 戴芳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