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自《條例》出臺以來,咨詢電話一直不斷,市民們的熱情很令人感動。哈醫大一院眼科醫院劉平教授介紹說,從1998年,省眼庫在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成立至今,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已經接受了萬余名志愿者簽訂捐獻協議,近年來共有二百余人已實現遺愿捐獻了眼角膜。但對于大量等待供體的患者來講,這顯然是杯水車薪。
據了解,黑龍江省約有因眼角膜致盲患者兩萬余人,其中,多數是可以通過角膜移植手術重獲光明的。黑龍江省眼庫成立11年來,至今已成功進行眼角膜移植手術僅400例左右。
專家介紹說,我省眼角膜捐獻供需相差懸殊,有巢無鳥的尷尬局面令人擔憂,全省約有6000余人在苦苦等待做眼角膜移植手術,但由于缺乏相關法律法規的支持等原因,眼角膜供應量非常稀少,每年只能提供50人左右的眼角膜。
到哈醫大一院眼科醫院預約角膜移植手術的患者一般要等上兩個月到半年不等,甚至更長時間,有些患者要等幾年。固然影響遺體和眼角膜捐獻的原因很多,但沒有法律依據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新法規出臺鼓勵捐獻角膜
可喜的是《黑龍江省遺體和眼角膜捐獻條例》終于出臺了,《條例》體現了鼓勵遺體和眼角膜捐獻行為,方便百姓進行捐獻登記的原則。還明確了保密義務,捐獻人在捐獻登記表中注明需要保密的事項以及個人隱私,登記機構和接受機構應當予以保密。為體現自愿原則,答應捐獻人改變捐獻意愿,如捐獻人有變更意愿,登記機構當及時變更或者撤銷登記。眼角膜捐獻人的近支屬臨床使用眼角膜可以按照省衛生行政部分的規定享受一定的醫療優惠。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改變遺體和眼角膜的用途,不得以任何形式買賣捐獻的遺體和眼角膜,不得將捐獻的遺體和眼角膜用于貿易活動。
新法規將惠及更多人
劉平教授指出,“《條例》實施以后,對我們今后工作的開展會大有幫助,以前曾經不止一次碰到,在去取捐體的路上遭到拒絕的情況,今后如果再次遇到捐獻者家屬反對捐獻的情況時,我們會依據法律來做他們的工作,幫助逝者實現遺愿!”劉平對于此次條例的施行充滿了信心,他說,“既然已經有了法律保護,相信我們的工作會越來越順暢!今后,我們還將要多多進行捐獻宣傳活動,并成立勸捐員小組,招集義工來做宣傳,與患者家屬多溝通,讓公眾了解捐獻的重大意義,從而使更多的人都參與進來。”
他表示,《條例》的實施,將有利于我省今后融入國內資源共享的平臺,對優化整合角膜資源有非常現實的意義,同時也防止器官浪費。
(來源:黑龍江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