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僅是一個簡單的“山寨”品牌的案例,更有甚者進行明目張膽的“盜竊”。去年惠州雷士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商標所有者以北京東方雷士國際科技有限公司涉嫌侵犯商標權為由,將其訴至法院,要求判令對方停止侵權,并賠償相應經濟損失。惠州雷士光電科技郵箱公司表示,其依法優先享有以“雷士”為字號的企業名稱權和“雷士”注冊商標專用權。經過公司持續推廣和宣傳,雷士照明已成為國內照明行業第一品牌,“雷士”商標已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而北京東方雷士國際科技有限公司在其生產銷售的照明燈、燈商品及包裝上,使用了“雷士之光”商標,并在其公司網站、產品宣傳冊、名片等商業活動中使用,足以造成消費者混淆誤認,其行為侵犯了原告注冊商標專用權。此外,東方雷士公司將“東方雷士”作為字號登記企業名稱,并在同業經營中使用,易使相關公眾混淆誤認。
以上的案例都是一種“山寨”的行為,只是“山寨”的形式不一樣罷了。山寨模式是中國特色的一個模式,總的來說,“山寨”品牌模式沖擊市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方式:一是借助大品牌名字,實行“貼牌山寨”;二是借助大公司名字,進行異地改名;三是借大品牌專利,以稍微更改進行小差別的混淆視聽,獲得更大的利潤。
貓膩二:“虛標”類產品蒙混過關
近期,很多消費者反映目前市場上在售的LED燈泡虛標瓦數現象嚴重,不少商家卻直言,LED燈品牌上百種,多數都是小作坊生產,虛標瓦數是很正常的現象。這不僅讓消費者“心痛”,更加值得反思,這“虛標”類的產品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猶如某一消費者在某燈具批發市場花8元錢購買了一個4瓦的賽沃牌LED燈泡,使用后發現其亮度還不如3瓦功率的白熾燈泡,這讓他感到很詫異。隨后,他拿著該燈泡到在質監部門工作的朋友處測試發現,該燈泡實際功率只有2瓦,屬于嚴重虛標功率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