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北五環外的單價每平方米在4萬元的某日光盤為例,現在二手房這兩個月的漲價幅度為10%左右,后期隨著新盤大都在遠郊,四環以內二手房數量有限,預計二手房市場還會出現小幅上漲。”江波認為。
以北京朝陽區農展館北路8號地塊為例,該地塊被北京融創恒基地產有限公司以21億元,配建27.8萬平方米醫院面積奪得。雖然溢價率僅為16%,但折合樓面單價卻達到了7.31萬元/平方米,刷新了全國單價“地王”的紀錄。
分析人士認為,按照7.31萬元/平方米的樓面價計算,疊加建安、管理、稅費、資金成本,項目成本高達10萬元/平方米。“而如果剔除其中不可銷售的部分,入市的成本價將達到12萬元/平方米以上,這一價格已經全面超過北京在售的所有物業,而銷售價格必然要突破15萬元/平方米。”中原地產市場部研究總監張大偉說。
據不完全統計,從“國五條”出臺至今,北上廣深一線城市,陸續共誕生了13個“地王”,土地出讓金總額高達750億元。地王項目的入市一定程度上拉升了周邊樓盤的價格。
仍以上述地王為例,《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目前農展館商圈的二手房均價在5萬元/平方米左右,較地王出現之前有小微上漲。“地王出來以后,有些業主是提高了售價,從每平方米4.5萬元提高到了4.8萬元,但是這些戶型面積基本上都在70平方米以內,總體來說,總價基本控制在400萬元以內。”21世紀不動產相關置業經紀介紹。
在他看來,以往的經驗是地王出現后,開發商一系列配套設施,提升了整個區域價值,二手房的區位優勢凸顯,加大了漲價的基本條件。
對此,同策咨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認為,從其他樓盤定價的角度講,有可能由于地王樓盤的標桿價格,其他樓盤在開發及定價時會跟風提價,或定位做高端樓盤。“因此地王樓盤的定價從長遠趨勢來說,會導致板塊內房地產市場價格整體走高。”
政策被指失靈
從短期來看,相關部門有可能會采取階段性收緊的措施遏制地價的過快上漲,但想根本解決地價過快上漲的局面,應該建立起土地市場的長效性調控機制。
二手房市場的量價齊升似乎并不意外。
中國指數研究院最新的數據顯示,通過對北京等十大城市主城區二手住宅活躍樣本的調查,2013年8月,十大城市主城區二手住宅樣本平均價格為25245元/平方米,環比上月上漲1.20%, 10個城市全部上漲。
同比來看,十大城市主城區二手住宅平均價格上漲18.76%,10個城市同比均上漲。其中北京漲幅最大,達23.91%。
政策調控措施對抑制房價上漲的效果并不明顯。
根據統計局公布的8月房價指數,指數同比漲幅超過10%的城市已經達到了10個(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沈陽、福州、長沙。這10個城市目前來看,完成年內的房價調控目標可以說非常困難。
在此背景下,對日漸升溫的重點城市土地市場,政府調控政策是繼續微調放松還是轉向從嚴?當前地王頻出是否會影響土地市場的走勢?
張宏偉認為,從短期來看,相關部門有可能會采取階段性收緊的措施遏制地價的過快上漲,但是這只能說是治標不治本的措施,要想根本解決地價過快上漲的局面,應該建立起土地市場的長效性調控機制,穩定土地市場價格持續上漲的預期。
2011年,房地產市場開始實施限購、限貸政策,一度導致市場需求被壓抑,房價出現了第一次上漲趨勢,部分地方政府因為樓市調控導致的土地財政收緊,2012年出現部分調控措施放松的現象。
2013年三月份出臺了“國五條”,但是從目前市場情況看,“國五條”力度減弱,大部分樓市依然延續之前的市場走勢,雖然漲幅放緩,但上漲趨勢未變,房價依然慣性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