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憨 人)重陽,重新擁有陽光。確是節日不錯的解釋。
陽光下,雨露中,一顆顆幼稚的靈魂似乎被滋潤著,就那樣慢慢成長。
然后“如日中天”,中年男人彪悍如牛,中年女子潑辣成熟。前者勢如破竹,剛柔并濟,后者如成熟的葡萄,一切如水到渠成。
再然后,夕陽西下,老年人隨遇而安: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而不逾矩……返璞歸真,返老還童。
王維的《九月九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是重陽的情結甚或糾結嗎?悲傷之處,竟然讓現代人如此的感同身受。現代社會,重陽依然在延續,茱萸也為“異鄉”的人留著,殊不知它的精神內涵仿佛直白如一張白紙,上面是一張張千瘡百孔的臉龐。幾千年的重陽,在歲月流逝的風化中,在大漠孤煙的熏陶中,在此刻被熏染成夕陽西下最美的風景。
重陽節,你想對你的父母說些什么呢?我聽說過的道德模范有N多個,我看到過的孝子孝孫不勝枚舉。但是,那三個字,最讓我們牽腸掛肚,愛恨交織,雖然略顯尷尬,但并不隔靴搔癢和嘩眾取寵。我想象得出那三個字有力頂千斤的份量,但是,百煉鋼化作繞指柔。一旦說出,我們又害怕失去了最寶貴的,溢滿心頭,生怕因為分貝而倏然消逝的愛的電波……
既然說不出,就讓我們慢慢體會,然后醍醐灌頂:有個非常接地氣也很時髦成功的廣告:“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腦白金在兩個跳躍不倒的小老人的天真爛漫中走進千家萬戶,簡直婦孺皆知,老少通吃。還有那么一聲盲音:“忙——忙——……”電話那頭傳來一聲聲長吁短嘆。“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給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等你考上大學,媽媽就享福了;等你畢業參加工作,媽媽就享福了;等你結了婚有了孩子,媽媽就享福了”……這些場景難道僅僅是公益廣告創意?它簡直就是一幅中國孝道的真實寫照。
最使我欽佩的是那個頗富創意的“fanmily”廣告:F代表爸爸,M代表媽媽,i代表我。合起來就是家庭。然而,當那個頂天立地的F逐漸因為庇護我們而身軀彎曲,還有那個曾經貌美如花的M逐漸因為哺育照顧我們而白發蒼蒼、兩鬢斑白。他(她)們老態龍鐘,做子女的情何以堪?
所以,重陽到了,讓他(她)們重新擁有年輕的陽光,該是多么可愛和偉大的事兒?筷子兄弟的《父親》恰巧道出了父親和我們的深厚感情。聽之,則如一場清風貫耳的洗禮。月明星稀之時,父親就是那隱匿在風水寶殿的一座大山,巍然鼎立,卓爾不群。
最近流行的那首《時間都去哪兒了》,最能打動人心,引人共鳴:“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生兒養女一輩子,滿腦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鹽半輩子,轉眼就只剩下滿臉的皺紋了。”
母親今早無意中說起我戒煙戒酒,她語重心長:“能在幾十年后還能像你外婆一樣過重陽才不辜負此生。”已是耄耋之年的外婆耳聰目明,母親的話自然是有感而發,而我則突然領悟到重陽佳節的內涵所在,所謂“子欲養而親不待”,母親的話無心插柳柳成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