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從最沒有設計、最沒有文化的行業入手,通過設計和文化提升整個行業的價值,為中國制造業做出示范。”北京工業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展示專業主任棗林正嘗試著和中國五金行業協會合作,把粗笨的五金件做出“花樣”。他說,在江浙一帶,許多制造企業一年的銷售額都在10億元以上,但都是貼牌生產,現在都面臨巨大的轉型壓力,增強自主設計是必經之路。
“要讓文化創意和傳統制造企業能無縫對接,版權是核心紐帶。”中華版權代理中心衍生品事業部副總經理吳玥認為,當前中國的版權貿易呈現不健康的“啞鈴型”:一頭的文化創意公司,文化和設計能力比較強,另一頭,制造企業的制造能力更是強大到堪稱“世界工廠”,但弱在中間的版權交易環節對接不暢。吳玥強調,版權是文化創意企業的基本戰略資產,積極探索對創意作品版權的保護和價值發掘方法,對于實現文化創意企業資產增值、延伸產業價值鏈、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本報記者張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