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倫敦出租車司機將優步打車軟件告上法庭,認為使用該軟件的司機使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來計算里程并收取車費,實際上使GPS充當了計價器的作用,侵犯了出租車司機的權益。對此,倫敦交通管理局局長皮特·亨迪表示,“智能手機能不能當計價器,這個問題太難回答,因為立法時智能手機還沒有發明出來”。
事實上,倫敦出租車司機想要維護的,是在新技術競爭者沖擊下的傳統行業規范和準入門檻。倫敦掛牌上崗的出租車司機,需要經過3到4年的培訓學習,熟記城市大大小小的街道,經考核通過和安全審查后方可獲得運營資格。有些出租車司機心酸地說:“(優步的出現)讓多年努力取得的資質立刻變得沒有價值。”
安全與值得信賴,也是倫敦出租車司機捍衛自身權益的理由。打車軟件的出現,不僅要面對監管方面法律法規的空白,其本身的中介性質,通過移動應用系統連接乘客和私家車車主,也造成乘車安全失去保障。近期發生在美國的優步司機性侵乘客事件,就將這個隱患暴露于眾。
在稅收方面,優步司機并不繳納所得稅,而軟件運營公司設在荷蘭,也不向其他國家繳納營業稅,造成了不公平競爭的問題,相關監管部門認定這構成了逃稅。出于擔憂,西班牙、比利時、法國、印度等國相繼叫停了優步業務。
然而,伴隨著抗議和叫停,優步的發展腳步未見停止。在不少地方,當出租車司機抗議時,優步軟件的用戶反而增加了。在很多人看來,其中原因很簡單,就是在市場因素主導下,優步“把閑置的資源分享出去,讓所有者和租賃者同時獲利”。這也是當下“分享經濟”潮流的一種體現。
無規矩不成方圓。這場圍繞出租車司機和打車軟件的官司只是新技術和“分享經濟”沖擊現有生活方式和社會體系的一個縮影,孰是孰非還不能蓋棺定論,未來發展也充滿變數。但對網絡和移動技術而言,保障安全卻是各國政府需要認真考慮和對待的問題。此前,美國紐約州總檢察長埃里克·施耐德曼就指出,“網絡技術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但我們必須確保,那些旨在保護安全和生活品質的法律不會以創新的借口被拋棄。”的確,新技術和“分享經濟”在成為新型市場行為體后,法律法規必須相對應地予以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