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緬天然氣管道干線全線建成投產,我國四大能源通道的格局也初步落成。
記者昨日從中石油集團獲悉,本月20日,中緬天然氣管道祿豐—貴港段順利投產,這標志著中緬天然氣管道干線全線貫通。今后,每年將有120億立方米天然氣造福緬甸和我國西南地區,從此結束我國云貴高原沒有管道天然氣的歷史,使上億民眾受益,每年可替代煤炭307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等排放5283多萬噸。工程建設帶動沿線直接投資超過1000億元。
據悉,中緬天然氣管道起于緬甸皎漂市,從南坎進入中國境內的瑞麗市,經貴陽到達廣西貴港市。管道干線全長2520公里,緬甸段793公里,國內段1727公里,設計年輸量120億立方米。中緬油氣管道是我國第四條油氣能源進口戰略通道,為國家“十二五”重點工程。這項工程對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推進西南地區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以及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和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據相關人士介紹,中緬天然氣管道建成投產后,通過中貴線把中緬天然氣管道和西氣東輸系統連接在一起,使這兩個管網系統的氣源可以相互調度和置換,同時也溝通了新疆氣區、長慶氣區和四川氣區聯絡的通道,使我國油氣管網格局基本形成。
至此,我國東北、西北、西南和海上4大油氣通道戰略布局已初步完成。在西北,2006年7月,中哈管道全線貫通,2009年12月14日,中亞天然氣管道工程投產;在東北,2010年歲末,中俄原油管道按計劃投產,漠大線開始試運營;在海上,原油碼頭和液化天然氣項目進展順利。2010年9月,中國石油首個LNG(液化天然氣)碼頭在大連竣工。焦立坤